抑郁癥是一種以情緒持續低落超過兩周、思維 和行為發生改變為主要特征,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 精神疾病。雖然現代醫學對抑郁癥有廣泛深入的 研究,但其具體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明確。近年 來有學者提出了“神經營養假說”,認為抑郁癥的發 生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(BDNF)及其信號通路 密切相關。當前抗抑郁的藥物大部分是合成藥, 普遍存在起效慢、有效率不高、價格昂貴、不良反 應多等缺點,制約了臨床使用。因此安全、低毒的 天然藥物成了抗抑郁藥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。
1 材料
1.1 實驗動物
Sprague-Dawley(SD)大鼠,清潔級,雄性, 50 只,180~220 g,由浙江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, 合格證號為 SCXK(浙)2014-0001。
1.2 藥物與試劑
吳茱萸次堿,質量分數為 98%,購自杭州東岸生 物醫藥有限公司;氟西汀片,規格 10 mg/片,產品批 號 171201,購自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;羥甲基纖維 素鈉,產品批號 950420,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 公司;5-羥色胺(5-HT)和去甲腎上腺素(NA)酶聯 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,產品批號 AK0017NOV25019, 購自 Elabscience 公司;PCR 引物購自上海捷瑞生物 工程有限公司;qPCR 逆轉錄試劑盒,產品批號 RR036A,購自寶生物工程(大連)有限公司。
1.3 儀器
分析天平由上海民僑精密儀器公司提供;酶標 儀由 Thermo Fisher 提供;恒溫水浴超聲儀由昆山超聲儀有限公司提供。
2 方法
2.1 分組及給藥
實驗開始前大鼠在實驗室適應性飼養一周,以適應環境。適應性飼養結束后大鼠進行曠場實驗 (open-field test),根據得分將 50 只大鼠隨機分為 5 組:對照組、模型組(0.5% CMC-Na 溶液)、吳茱 萸次堿低劑量組(10 mg/kg)、吳茱萸次堿高劑量組 (20 mg/kg)、氟西汀組(1 mg/kg)。吳茱萸次堿 的劑量是通過預實驗確定的;氟西汀劑量根據人的 劑量換算成大鼠的劑量,文獻顯示一般人的劑量是 20 mg/d(按 70 kg/人,200 g/鼠),人鼠換算系數為 0.018,算得鼠的劑量為 1.8 mg/kg,前期按這個劑 量做了預實驗,發現連續給藥 2~4 周后鼠的耐受性 較差,故調整為 1 mg/kg 給藥。除對照組外,模型 組及各給藥組于造模的第 15 天開始,每天一次 ig 給藥,完成后 1 h,繼續進行慢性不可預見性刺激抑 郁造模刺激,連續 14 d 直至實驗結束。室溫(22± 2)℃,大鼠自由攝食飲水,光照節律為 12 h(8:00~ 20:00)。
2.2 大鼠慢性不可預見性刺激抑郁模型的建立
參照文獻的方法加以改進,建立大鼠抑郁模 型:大鼠在 28 d 實驗期內接受 7 種不同的刺激,分 別為:禁食(24 h),禁水(24 h),夾尾(1 min), 鼠籠搖晃(5 min),潮濕飼養(12 h),冰水游泳(5 min), 晝夜顛倒。每天一種刺激,同種刺激不連續出現。
2.3 體質量檢測
分別于造模第 1、14、28 天稱取大鼠體質量。
2.4 糖水偏好實驗
糖水消耗實驗在模型組造模兩周后(第 14 天) 和給藥兩周后(第 28 天)進行。實驗開始前先訓練 大鼠飲用 1%糖水 24 h,然后再給予蒸餾水 24 h, 訓練期間正常飲食。訓練結束后禁食禁水 12 h,同 時給予大鼠 1%糖水一瓶和蒸餾水一瓶,24 h 后稱 量記錄糖水消耗量和蒸餾水消耗量。 糖水偏好度=糖水消耗量/(糖水消耗量+蒸餾水消 耗量)
2.5 曠場實驗曠場
實驗在模型組造模兩周后(第 14 天)和給 藥兩周后(第 28 天)進行。實驗室曠場箱為高 100 cm, 寬 100 cm,高 40 cm 的木質箱,底面為黑色,四周 為白色,通過 Anymaze 視頻追蹤軟件將底面劃分為 25 個小方格。實驗進行時室內保持安靜,將大鼠緩 慢放至中央格,觀察并記錄 5 min 內大鼠穿越的格 數和中央格停留時間。每只大鼠實驗過后將木箱底 部清理干凈,并用酒精棉擦拭底部,以保證下只大 鼠實驗時不受糞便氣味等因素的影響。
3 結果
3.1 吳茱萸次堿對大鼠體質量的影響
體質量變化能夠反映抑郁模型建立是否成功。 第 14 天應激刺激后,對照組大鼠體質量增長較快, 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(P<0.05),表明建模 成功。與模型組比較,在第 28 天,氟西汀組和吳茱 萸次堿高低劑量組均能顯著抑制大鼠體質量下降 (P<0.05),吳茱萸次堿高劑量組與氟西汀組沒有顯 著性差異,說明吳茱萸次堿能夠改善抑郁大鼠的食 欲,增加進食量,保持體質量增長,改善抑郁癥狀。
3.2 吳茱萸次堿對大鼠糖水偏好度的影響
與對照組比較,在第 14 天,模型組大鼠的糖水 偏好度明顯降低(P<0.05)。與模型組比較,在第28 天,氟西汀組和吳茱萸次堿高劑量組大鼠的糖水 偏好度明顯增加(P<0.05),吳茱萸次堿高劑量組 與氟西汀組沒有顯著性差異。
3.3 吳茱萸次堿對大鼠在曠場實驗中行為的影響
與對照組比較,在第 14 天,模型組大鼠穿越格 數和中央格停留時間明顯減少(P<0.05)。與模型 組比較,在第 28 天,氟西汀組和吳茱萸次堿高劑量 組大鼠穿越格數和中央格停留時間明顯增加(P< 0.05),吳茱萸次堿高劑量組與氟西汀組沒有顯著性 差異。
4 討論
昆山舒美認為目前,抑郁癥模型可以分為環境刺激模型、社 會刺激模型、藥物誘導模型、轉基因模型、手術制 備模型和產后抑郁模型 6 大類。本研究所選取的模型就屬于環境刺激模型,是抑郁癥的經典慢性模型 之一,利用長期的相對溫和的不可預測的人為刺激 使動物產生抑郁樣行為,其病因和病理機制接近于 人類抑郁癥,目前已經被廣泛接受并運用于抗抑郁 藥物研究。本實驗通過檢測大鼠體質量、蔗糖 偏愛度和曠場實驗等,判斷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建立 成功與否,觀察吳茱萸次堿對大鼠抑郁行為的影響。 結果表明吳茱萸次堿能明顯改善大鼠抑郁樣行為, 高劑量(20 mg/kg)效果較好,與陽性藥氟西汀的作用相當。
免責聲明:文章僅供學習和交流,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需要我方刪除,請聯系我們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