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 引 言
作為先進的工程物探儀器,地質雷達能夠用于連續測量,在短時間 內向介質發射超高頻率短脈沖電波,獲得檢測范圍的三維信息,具有無 損、精度高等優勢。在公路隧道工程檢測中,地質雷達得到了廣泛應用, 能夠為工程質量檢測提供充足數據依據,繼而使工程建設水平得到提高。
1 地質雷達檢測原理
地質雷達是精密的地球物理探測儀器,可以利用 106~109Hz 無線電 波對地下介質分布情況進行確認。從檢測原理來看,地質雷達利用發射 天線對高頻短脈沖電磁波進行定向發射后,電磁波一旦遭遇存在電性差 異的地層或目標體,將在界面上發生投射和反射。利用接收天線進行反 射波信號的接收,并實現數字化處理,以反射波波形形式進行記錄,能夠 根據波的幅度、傳播時間、波形等對目標體結構、空間位置等進行判斷。 而電磁波的衰減程度,與目標體埋深、介質電性差異等相關,差異越大獲 得的界面越清晰,在雷達剖面圖上將呈現出同相軸不連續的現象。采用 地質雷達進行目標體檢測,需要保證目標體與周圍介質存在電性差異。 因此在復雜的地質環境條件下,應用地質雷達能夠實現準確探測。根據反射波強度、組合特點等反射信息,可以對目標體性質進行判斷,如表 1 所示為常見介質的電性參數。在地質勘探、地下建筑結構調查等領域,圍 巖、空洞、襯砌、地下構筑物等都是擁有良好反射界面的目標體,因此可 以采用地質雷達開展檢測工作。
2 地質雷達在公路隧道工程檢測中的應用實踐
2.1 工程概況
某公路隧道工程分為左、右兩線,長分別為 1337m 和 1364m,包含兩處人行橫洞和一處車行橫洞,屬于左、右線分離的雙向四車道隧道。隧道 場址屬于丘陵地貌,擁有較大地勢起伏,進洞口自然坡度在 20°~25°之 間,相對穩定,洞身海拔最高 500m,溝壑 V 型,寬度小,但較發育,擁有縱 深割裂。區域表層土主要為粉質粘土,強度和壓縮性中等,進口段圍巖屬 于強-中風化砂巖和泥巖,風化差異較大,完整性差,擁有發育裂隙,巖體 較破損,強度低,層間出現互層情況,開挖后需要及時支護,以免發生坍塌。
2.2 檢測內容
在工程檢測方面,需要確定掌子面距離不良地質的位置、寬度、性質 等,確定隧道受到影響的長度。因為在復雜地質環境中,需要確定開挖面 地質水文條件,提供準確地質資料,以便實現施工工藝科學調整,使地質災 害發生概率得到降低。應用地質雷達進行檢測,可以實現超前地質預報,確 定斷層破碎帶等不良地質位置、規模和影響程度,為工程施工提供依據。 實際進行項目施工,初期支護需要進行噴錨,然后進行二次模筑混 凝土襯砌施工,形成安全受力結構。在襯砌檢測中,需要完成初期支護混 凝土層噴射厚度檢測,確定襯砌質量能否達到要求。采用傳統檢測方法, 如鉆孔取芯法、超聲波法等,存在具有破壞性、工作效率低等缺陷,難以 實現結構質量持續探測。應用地質雷達可以實現結構連續測量,并且實 現無損檢測,能夠滿足工程檢測需求。實際進行二次襯砌檢測,可以確定 初襯與二次襯砌密實情況及其脫空區分布,并對襯砌層與圍巖耦合情 況、鋼筋數量、襯砌層背后圍巖裂隙等進行查明,保證襯砌施工質量。
2.3 檢測方法
2.3.1 檢測準備
在應用地質雷達進行檢測前,需要做好準備,完成設備選擇和測線 布置。在設備選擇上,可以采用美國的 SIR3000 型探地雷達,檢測速度最 高能夠達到 5km/h,每個采樣點包含 512 個時間點,掃描速度為 120 次/s, 采樣時窗長為 30ns,能夠利用高精度測量輪進行連續測量數據的記錄, 并按照測線樁號進行標記。在天線選擇上,需要結合探測目標深度確定 型號規格,頻率越高則探測深度越低,分辨率越高。針對初期支護表面進 行檢測,可以采用 400~900Hz 的天線。對二次襯砌隧道結構進行檢測,可 以采用 200~400Hz 天線。針對公路隧道進行測線布置,需要沿著隧道縱 向布線。
3 結 論
綜上所述,昆山舒美認為采用地質雷達進行公路隧道工程檢測,可以利用雷達掃 描成果圖實現超前地質預報,發現隧道存在的地質不良隱患,并且獲取 隧道襯砌結構的厚度、脫空程度等質量數據,使工程整體施工質量得到 有效反應,因此能夠為隧道質量管理提供技術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