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杏的加工產品主要集中在杏干、杏脯 等,產品較為單一且生產周期短,早在 1998 年就有研 究人員對鮮杏進行制坯備用并加工為成品,但未對脫 鹽工藝進行深入探討。本試驗以新鮮賽買提杏制備 的咸杏坯為原料,以脫鹽率為指標,對杏坯的常壓脫 鹽及超聲波輔助脫鹽工藝進行研究,在單因素試驗基 礎上進行正交試驗。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儀(SOA100):山東海能科學儀器有限公司;數控超聲波儀(KQ250DE):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;糖度計(WYT-J): 成都豪創光電儀器有限公司;旋轉蒸發儀(RV10):廣 州儀科實驗室技術有限公司。
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,脫鹽率 持續增大,當浸泡時間為 6 h 時,杏坯脫鹽率開始趨于 緩慢,考慮到生產中節約時間提高效率。因此選擇 5~ 7 h 作為正交試驗設置水平。通過極差分析,影響杏坯脫鹽 率因素大小的排列順序為 A>B>C,即浸泡時間>料液 比>換水次數。得到常壓脫鹽條件最優組合為 A2B3C3, 即浸泡時間 6 h、料液比 1 ∶ 4(g/mL)、換水次數 3,在此 條件下杏坯脫鹽率最高,驗證試驗得到在此條件下杏 坯脫鹽率可達 93.42%,高于正交試驗 A2B2C3。隨著超聲溫度的升高,脫鹽率 一直呈上升趨勢。這可能是由于超聲溫度升高,會加 快離子的運動速度,Na+ 、CI- 從杏坯中移到外界溶液的 速率也越快。為減少營養物質的流失,降低能量損耗, 超聲溫度一般控制在 50 ℃以內。因此,選擇 30~50 ℃ 作為正交試驗設置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