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復舊不良是產婦產后常見的一種病理表現, 其發(fā)病率高,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,病情可持續(xù)進展,誘發(fā)惡露不絕、宮縮痛及產褥感染等多種產后疾 病,一旦出現大出血等危重癥,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 康。西醫(yī)對本病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法,婦產科及產 后疾病是中醫(yī)治療的優(yōu)勢病種之一,中醫(yī)學理論認為 產婦產后氣血驟衰,氣隨血脫,氣虛則血瘀內阻,脈絡 受損,而發(fā)本病,故多“虛”和多“瘀”為本病的基本病 機特點,宜根據中醫(yī)辨證理論來施治,提高子宮生理 復舊功能,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療效。
1 資料與方法
1. 1 臨床資料
在醫(yī)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下,自 2018 年 3 月— 2018 年 9 月期間,選擇本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 62 例,年齡 22 ~ 35 歲,平均( 27. 36 ± 3. 12) 歲; 臍恥距離 17. 53 ~ 19. 82 cm,平均( 18. 41 ± 0. 67) cm; 孕次: 1 次 29 例,2 次 24 例,3 次及以上 9 例。按照隨機數字表 法,隨機分為兩組,各 31 例,經統(tǒng)計分析,兩組產婦基 本資料均衡性好,差異無統(tǒng)計學意義( P > 0. 05) ,見表 1。均符合下列標準: 產婦符合剖宮產手術的適應癥, 為單胎妊娠; 告知產婦撳針療法的治療內容,簽署治療 同意書。排除標準: 存在血液系統(tǒng)疾病、凝血功能異常 者; 妊娠或分娩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(fā)癥; 有生殖道畸形 或子宮自身疾病產婦,KQ-500DE,昆山舒美提供。
1. 2 治療方法
兩組產婦符合手術指征,參照手術操作原則,均選 擇剖宮產手術,術后應用廣譜抗生素 1 ~ 2 d 以抗感 染,靜滴縮宮素 20 U/次,qd,以促進宮縮。在此基礎 上,觀察組采用撳針療法治療,主穴: 氣海穴、關元穴、 三陰交穴、合谷穴,配穴: 脾俞穴、足三里、天樞穴、膈腧 穴,首先進行穴位定位,揣穴,選擇清鈴皮內針( 0. 2 mm × 1. 2 mm) ,生產廠家: 清鈴株式會社,注冊證號: 國械注進: 201622717259,生產批號: 18223C1,操作手 法: 常規(guī)酒精消毒,操作者一只手固定所刺入部位的皮 膚,另一只手將針直接應用在已消毒的皮膚上,按壓黏 附穩(wěn)妥。留針期間,囑產婦自行按壓膠布 2 ~ 3 次,每 次約 1 min,以產婦耐受為度。出針時用鑷子夾住針 尾,將針取出,并對埋針部位消毒,留針 3 d 為 1 個療 程,然后繼續(xù)下一療程。
1. 3 療效評價標準
1. 3. 1 臨床觀察指標
術后第 1 d、2 d、3 d、4 d 等時 間點測定兩組產婦宮底高度和宮底下降度,時間均為 晨起 8: 00,囑產婦測量前排便,取仰臥位,全身放輕 松,操作者首先按摩子宮,采用測量尺從恥骨聯合上端 至子宮底,測量宮底高度。宮底下降度指( 前日宮底 高度 - 今日的宮底高度) ,由同一位醫(yī)生記錄。
1. 3. 2 術后出血量
術后第 1 d、2 d、3 d、4 d 等時間 段測定兩組產婦的出血量,時間為一整天,采用計血量 衛(wèi)生巾稱重法: 將更換下的計血量衛(wèi)生巾稱重并記錄在出血記錄單上,計算累積量為術后出血量。換算標 準: 1. 05 g( 血重量) = 1 mL( 血體積) ,由同一位醫(yī)生記錄。
1. 3. 3 子宮體積
術后第 7 d、第 42 d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測量兩組產婦的子宮體積,測量子宮的長徑、橫 徑、前后徑,abc 分別為三條徑線的半徑值,體積公式 V = ( 4πabc) /3 ,單位以 mm3 表示。
1. 3. 4 不良事件
比較兩組產婦的不良反應,以評價 安全性。
1. 4 統(tǒng)計方法
應用 SPSS 17. 0 來計算,宮底高度、宮底下降度、 出血量采用均數 ± 標準差表示,兩組產婦不同時間比 較采用方差分析,兩兩比較采用 t 檢驗; 計數資料采用 卡方檢驗,P < 0. 05 表示差異具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。
2 結果
2. 1 臨床觀察指標
表 2 可見,兩組產婦術后不同時間點宮底高度、宮 底下降度比較,差異具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 P < 0. 05) 。與 術后 1 d 比,兩組產婦術后 2 d、3 d、4 d 時宮底高度、 宮底下降度降低; 與對照組比,觀察組產婦術后 2 d、3 d、4 d 時宮底高度較低,宮底下降度較高,差異具有統(tǒng) 計學意義( P < 0. 05) 。
2. 2 術后出血量
表 3 可見,兩組產婦術后不同時間段出血量比較, 差異具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 P < 0. 05) 。與術后第 1 d 比, 兩組產婦術后第 2 d、3 d、4 d 時出血量降低; 與對照組 比,觀察組產婦術后第 3 d、4 d 時出血量較低,差異具 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 P < 0. 05) 。
2. 3 子宮體積
表 4 可見,與剖宮產后 7 d 比,兩組產婦剖宮產后42 d 子宮體積降低; 與對照組比,觀察組產婦剖宮產 后 7 d、42 d 子宮體積較低,差異具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 P < 0. 05) 。2. 4 不良事件 兩組產婦均獲得隨訪,無病例脫落現象,剖宮產術 后 42 d 無一例不良事件出現。
3 討論
子宮復舊指分娩孕婦子宮恢復至孕前狀態(tài)的一種 生理現象,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宮底下降速度慢,內 膜再生減退,約 70% 以上孕婦產后出現子宮復舊不良 現象。近年來,隨著醫(yī)學技術及操作手段的進步,選 擇剖宮產術的女性增多,部分城市達 60%,加重了 子宮復舊不良的風險性。有報道發(fā)現: 與自然分娩比, 剖宮產后孕婦子宮復舊恢復差,發(fā)病率顯著升髙,與剖 宮產所致子宮肌纖維斷裂、肌細胞受損相關,成為導 致子宮復舊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目前對于本病尚無 特殊的治療,西醫(yī)采用縮宮素、米索前列醇來促進子宮 平滑肌收縮,曾取得一定治療效果,但上述藥物在使用 過程中有一定的不良反應,產婦接受度降低。隨著 治療方式的多樣性,中醫(yī)對本病有獨特的治療優(yōu)勢,在 中醫(yī)辨證思想指導下,根據產婦產后證候特點,應用針 刺治療對促進產后子宮復舊有重要的價值。 中醫(yī)古籍缺少子宮復舊不良的病名論述,根據其 病變特點,與“惡露不絕”等描述符合,祖國醫(yī)學對其 描述較多,首見《金匱要略·婦人產后病脈證并治》: “產后七八日,……少腹堅痛,此惡露不盡”。歷代醫(yī) 家對其病因及病機有深入的探討,認為其病機不外 虛實兩端,女子懷孕,臟腑經絡之血皆注胞宮,新產之 后,元氣大傷,易傷津耗氣,氣血虧虛較甚,《胎產心 法》記載“產后惡露不止,……由于產時傷其經血,虛 損不足,不能收攝。”《陳素庵婦科補解·產后眾疾門》 載“凡百日內得病,皆從產后氣血二虧”。實責之為 “瘀血”這一類病理產物 ,《醫(yī)學入門》曰: “產后腹 痛,除瘀血之外,更有氣虛、血虛之不同。”氣為血之 帥,血為氣之母,產后孕婦氣血兩虛,氣虛則無力行血, 血虛則血脈不充,故易留滯成瘀。根據產后“瘀血內 阻,多虛多瘀”的病理特點,多釆用補益氣血、活血祛 瘀的治則來促進子宮復舊。 針刺是傳統(tǒng)的中醫(yī)療法之一,許詠思等的動物 實驗表明針刺可促進宮縮,緩解宮縮疼痛。三陰交、合 谷是通調氣血的常用組穴,《勝玉歌》曰: “陰交針入下 胎衣”; 《千金翼》言: “產后脈絕不還,針合谷,三分,急 補之。”指出了合谷、三陰交有調節(jié)氣血的作用?!夺?灸大成》記載“蓋三陰交,……主陰血,血當補不當瀉; 合谷為大腸之原,……主氣,當瀉不當補”,故此組穴 調節(jié)氣血,用于多種婦科疾病。氣海、關元屬任脈穴位,任主胞胎,《針灸聚英》中有“產后惡露不止,及 諸淋注,灸氣海”的記載?!肚Ы鸺椒健? “胞門閉塞絕 子,灸關元三十壯報之”。故補關元、氣海則能益元 氣、固充任之功效。本次研究所選用的撳針技術, 源于《內經》中淺刺、十二皮部和皮內針理論,通過 刺激人體淺表部位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,故將皮內針 固定于所選定腧穴皮下,起到長久刺激、效應持久、便 于攜帶的作用,產婦易于接受。 本次發(fā)現,兩組產婦術后 2 d、3 d、4 d 時宮底高 度、宮底下降度降低,出血量降低,但觀察組產婦的改 善程度更明顯,且觀察組產婦剖宮產后 7 d、42 d 子宮 體積較低,說明了撳針療法促進剖宮產術后子宮復舊 的臨床療效顯著,有助于子宮收縮和避免持續(xù)惡露,恢 復子宮正常體積。在安全性上,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 42 d 無一例不良事件出現,證實了撳針療法的安全 性,產婦易于接受。